
很榮幸依柔老師再次被收邀到臺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級中學演講
因為疫情關係,第五十期的父母成長班
便採用直播形式來進行,和老師、家長們同步直播分享!
課程內容可以分為三個重點,也和大家分享:)

一、說話「態度」有問題?
表達不好,最直接的就是被人誤會是你的「態度」不好。但事實上,有可能只是你不知道該如何好好表達。
舉例來說,有時候你的「自在」說話方式,對他人來說,是「咬字含糊不清」,最直接的感受,就是容易造成他人聽不清楚你的說話內容,在這個狀況下就會容易產生誤會。由此可見,在這個議題之下,更應該重視的是如何「有意識」的理解自己在說話時,給別人什麼感覺。
論語中孔子提到:「中庸之為德也,其至矣乎!」,孔子把中庸視為最高、最極致的德性。「中庸」是一個剛剛好的概念,那表達怎麼拿捏到剛剛好,則是人與人溝通時要追求的至高境界。
在適當的距離下,用適當的聲音讓對方聽見,不大聲也不小聲;在對的時機點,說出對的話,不輕浮也不踰矩;對不同的對象,說出合適的話,亦能提高自我格局,受到彼此的尊重與重視。
所謂「好的態度」,不僅是一個抽象的詞,更需要細膩的去感受、且有意識的提升自己的表達狀態,方能找到更佳的態度呈現。

二、觀察孩子的溝通氣質、適性引領表達力
每一個孩子,都有他學習與成長的步伐,表達這件事情亦是如此。有的孩子天生活潑外向,有的孩子安靜內向,在表達的教育上,並不是要求每一位孩子都變成同一個模子,更重要的是「適性發展」,善用觀察孩子的溝通行為,找出孩子的表達習慣,引導出合適的表達教育方式,更能讓他們自在的發揮舞台。
傳統教育上,總是拿著皮鞭鞭策著孩子前進,但往往最終結果適得其反,不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,最終換得的卻是更多的恐懼與害怕。
其實對於現代來說,大家更重視差異化,不再要求魚兒爬樹,而是依照不同的個性特質,給予不同的養分。
常遇到很多家長著急著找老師求救:「老師,我的孩子太過害羞內向怎麼辦?」當遇到這種時候,我們不會急著就給孩子打強心針,讓他上台直接面對恐懼,更重要的是調整教學步伐,讓孩子想開口、準備好的時候,再進行表達。
不過,還有另一種可能:對於樂於分享,卻常常脫離主題的孩子,又要怎麼教呢?因此,在帶領孩子思考問題時,能善用提問,去聚焦表達的重點,並引導整個邏輯順序,且善用清楚表達的說話架構,讓孩子慢慢鍛鍊有序的表達。若在引導的過程,因為大人聽得很不耐煩,而用了比較情緒性的回應「你可以說話說清楚嗎?」「我聽不懂你在說什麼!可以說重點嗎?」這樣不但會讓孩子感到受挫,反而也不敢再開口說話。
想讓孩子說話精準的前提,是要讓孩子愛上開口表達!無論是什麼樣特質的孩子,至少在求學階段,能做到勇於表達、樂於分享、咬字清晰、說話有頭有尾,無論在人際交流、上台表達、都能自信開口說話。
三、三明治回饋法
大部分的人,都善於對事情給予評斷,卻鮮少有人能給予建設性的建議。往往我們在許多的批評之下,產生了很多負面的情緒,造成了「反正我做再多也被罵」「反正我就很爛」「反正...」的放棄心態,最終結果就是養成了一個負面消極的心理。
學習表達力,是需要有一個良善的環境,而這個環境是需要你、我、他去構築起來的,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在正向的言語及環境下,彼此會更有自信的發言。
那所謂的「正向言語」要怎麼做呢?
首先可以透過發現,發現孩子好的地方,發現孩子值得學習的地方,發現孩子進步的地方等。許多的發現,可以讓孩子覺得自己其實也有好的一面,在這個暗示之下,人就會容易產生「上進心」,而這個上進心就是成長的開始。
先藉由讚美的回應,孩子的也願意傾聽時,再給予下一步你希望他「可以更好」的建議。平常在面對孩子時,應該避免使用「缺點」這個詞,如果直指:「我看到你的缺點是...」相信連成年人也會覺得不舒服吧,甚至很多人一聽到別人的指正,就想要反抗。
所以很重要的一點是,在於「可以更好的地方」與「缺點」這兩個詞彙,看似是同一個意思,但在聽者耳中卻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。
「可以更好的地方」意味著說者會給予建議,在這個建議下,是真心為了對方好,而不是一味的說出「缺點」給予批評,卻不說出要怎麼做。因此,回到回饋這件事,可以先「發現」再給予「建議」最後再回扣到「好的總結」,如此一來更能促進溝通的效益,這就是三明治回饋法最好用的地方。

每個人生,在不同的階段都需要藉由溝通表達,來呈現自我的想法、建立人際關係,若能在求學時刻就奠定好的說話習慣,在家庭教育中,也能留意自己和孩子的說話方式,相信在善的循環下,更能養出自信表達、侃侃而談的小大人。

今年暑假,送孩子一對自信的翅膀
👉https://forms.gle/tPmfQZLbeuAhDfLL7
-
歡迎邀約依柔老師和家長分享表達力
👉https://forms.gle/wBpdQesFafkdb1eV6
#臺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級中學
#歡迎邀約依柔老師和家長分享表達力
#小技巧大改變人人學的會
小大人表達學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