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
【小大人老師專欄/笛生老師】
今天到崇O女中跟課
課程的開始
依柔老師請大家與自己組內的同學,分享這一週的趣事
某組的A同學:「我前天發生一則趣事就是,我吃了蘿蔔乾,以上是我的分享,謝謝大家!」
其他同學看著A同學:「..........」 (罐頭式掌聲)
我:「..........」
(我到底聽了什麼XD)

當下腦袋浮現兩個畫面
ㄧ是手指被球擊中後腫一塊的蘿蔔乾
二是偷偷吃同學抽屜裡的蘿蔔乾,結果被抓到
第三種可能是_______(自行填空)
回想她前一秒描述這段話,語氣帶有一種失落感
我的猜測應該是被球擊中吧!
果不其然問了她,她才說是當天打排球,手指被排球一拳 KO!
生活中時常觀察到像這樣的 “懶人表達法”
省去前後文重點,話語精簡到已經無法理解當事人真正表達的含義
卻期待對方能懂我想表達的內容,感同身受我的情緒
反而正因為此,容易造成彼此溝通上的阻礙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