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在與孩子溝通時,也曾經遇到以下的溝通困擾嗎?
- 孩子不知道如何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
- 孩子容易沒自信,缺乏主動和家長求助
- 孩子畏懼上台說話,開口表達沒自信、聲音太小聽不到
- 孩子不知道怎麼跟同學聊天,人際關係不佳…
實際上我們現在的說話方式,都是過往的習慣養成;
因此想要養成新的好習慣,就一定要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表達方式。
我們可以先從生活當中的溝通互動中,去觀察自己是否也有覺察有意識的敏感度,例如戴上口罩說話時,說話音量是否會自動放大;在與他人說話時,是否會放下正在做的事情,好好地看著對方傾聽他表達;當我們接聽電話時,是否也會記得要微笑說話,讓自己的聲音語調不要呈現令對方誤會的口氣。在這些的生活應用中,其實就是我們長期溝通的模式,倘若我們都沒有意識地去調整,那麼就很容易將說話的感受力交給了對方來評分。
語言的文字和語調,能決定聽者的整體感受。
我們往往因為太直接表達自己的感覺,或是下意識地覺得和對方較熟,所以在說話用詞上就忽略了修飾,甚至在口氣上也會很直接的表現自身的感受。
例如當孩子考試考了80分,你會怎麼回應他呢?
A:「哇噻!這次很厲害耶!感覺到你很努力喔! 有不會的地方可以問爸爸,讓我們一起變得更厲害!」
又或是
B:「怎麼只有考80分?剩下的20分跑去哪裡了? 隔壁的普魯士能考100分,你有沒有用功啊?」
我想大部分在沒有刻意訓練的情況下,基於那不見的20分,身為長輩的我們都會好奇,跑去哪邊了?所以在沒有修飾的情況下,直接詢問孩子的話,就會讓孩子先接收到家長對他的「指責」;再加上很有可能為了要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,有時也會習慣用「比較法」來激勵孩子,但實際上對於孩子來說,不一定會是最好的鼓舞,所以我們通常都會建議家長們,先創造良善的溝通環境,讓孩子在語言的力量中重拾自信,這樣會更願意開口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。
有可能是在考試的準備過程中,有遇到些困難;又或者可能一時真的想不起來該怎麼寫;也很有可能就是粗心大意忘記檢查了,無論是哪一種答案,最重要的是陪伴著孩子找出「考了80分的原因」,好的地方我們要繼續保持、尚未獲得的地方我們要想辦法進步,實際上在每一次的考試中,我們專注在陪伴孩子看見自己目前的狀況,就會讓孩子更釐清學習和考試檢核的目的。
有邏輯架構的表達,並不僅適用於上台報告,生活當中更是禮貌的延伸。
在一天24小時中,有1/3的時間我們都是在工作當中度過、而孩子也是在1/3的時間在學校中度過,因此讓孩子先「喜歡上學、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」就能讓他在團體生活中更有自信的表達自我想法。為了讓家長與孩子都能擁有一個清晰明確的表達力工具,在這次的課程下半部,我們著重分享了非常好用的工具-漢堡架構法,無論在任何場合都非常適用的有頭有尾、重點表達的溝通溝工具,試著將漢堡的元素(麵包+肉+蔬菜+麵包)對應到溝通的場景中,當我們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,更能展現出有禮貌又有重點的內容喔!
說話的技巧相當之多,若要用三個元素來做小總結,就會是「完整表達你的說話內容、說話的聲音要讓對方聽見」同時要擁有好感度的關鍵就是「說話時要眼睛看著對方」,讓我們一起用這些小技巧有意識地提醒自己也提醒家人,當我們都好好說話、願意開口表達真正的感受時,溝通的誤會就會降到最低,更提升我們的溝通品質囉!